近日,三亚学院赵婷教授的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冲绳闽人三十六姓后裔民俗文化记忆场研究》顺利通过结项评审,这是我校在中琉移民文化传承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
赵婷团队深入福建福州、泉州、漳州及日本冲绳,综合运用田野调查、文献考据与国际学术协作等方法,系统梳理闽人三十六姓移民史与文化传承脉络。团队走访多地民众,挖掘一手资料,细致研究家谱、方志,力求还原历史真相。聚焦冲绳闽人三十六姓后裔在异文化中构建中华传统文化记忆场的机制,旨在丰富中琉移民文化传承研究,揭示海外族群中华认同存续逻辑,为 “海上丝绸之路” 文化共同体建设提供历史实证与理论支撑。
赵婷团队的研究取得了三项成果:一是重建移民史,还原闽人三十六姓航海技术、儒家礼制与祖先祭祀的跨海传播过程;二是理论创新,提出 “民俗文化记忆场” 概念,揭示后裔通过 “家祭 - 祠祭 - 墓祭” 三维仪式构建跨境文化认同;三是构建族群演变模型,展现身份认同 “强化 - 弱化 - 重构” 轨迹,明确中华文化内核为存续根基。此外,在价值层面上,该项目深化了移民史跨学科研究范式,为跨境民俗文化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并且助力冲绳闽裔文化寻根,解析华人文化记忆场建构规律,赋能福建与冲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望推动中琉文化交流合作再上新台阶。